返回 首页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8章 为天下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最新地址:【m.23ddw.cc 顶点小说网】

    种府仆役不多,大约是因为主人不爱交际的缘故,府上仅有一个老门吏负责收纳拜帖。

    这位老门吏清闲惯了,对于前来拜访的生面孔就多了几分留心。

    像是今夜,老门吏本是笼着手炉,缩在门房内守夜,门闩插得很紧,外边的冷风吹不进来,桌上的一盏油灯偶尔落下几点灯花。

    日间主人家都少人来,会在夜间登门拜访的客人更是几近于无。

    老门吏眯缝着眼睛,一双手捂在衣袖中,昏昏欲睡。

    “老丈,老丈?”

    隐约间,他听见有扣门之声,老门吏低低“嗯”了一声,拿起桌子上的油灯,侧着身子挡住灯光去拉门闩。

    屋外的风灌入房内,他手上的烛火跳动一下,老门吏用手护住烛火,等了一会儿,才借着这点光亮去看来人。

    来人身材中等偏高,仪表端正,庄严大方,格外引人注意的是一双如点漆般的眼睛,双目灼灼,炯炯有神。

    “麻烦老丈通禀,只说是刘备拜见。”

    老门吏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曾听到种平提起过,夜间风大,也不好叫客人多候,他束紧腰带,将衣服掖了掖,转头入内去报。

    种平正伏在案上书画,素色的绢布不太吸墨,他怕笔尖的墨汁破坏之前勾勒好的地方,每画上几笔,便要短暂停下,等待墨痕干涸。

    “郎君,有一人自称刘备,前来拜访,是否要见?”

    种平并未关门,老门吏就停在门口询问。

    “父亲睡下了吗?”

    种平搁下手中的紫毫笔,先是问了句毫不相干的话。

    老门吏想了想:“不见主君屋中有光亮,应当是已经歇下了。”

    种平点点头,将案上的绢布收起,仔细整理好衣冠,坐在案后等待。

    来许都许久,这还是刘备第一次登门,他不自觉捻了捻袖中的布帛,微微一叹。

    “我深夜来访,不知是否搅扰到了伯衡?”

    刘备应邀入座,见案上搁着一只紫毫笔,笔尖墨痕未干,旁边堆迭着几卷竹简,猜想他进来之前种平正在夜读,心中顿觉愧疚。

    “平其实一直在等玄德公。”

    种平摇摇头,正襟危坐,收起了往日的散漫。

    刘备自从在衣带中发现刘协所藏的血诏,只第一夜寝不能寐,其后行事面色皆如常,不曾有一丝异样显露。

    但他心中却是始终不能平静,一来是疑惑于刘协怎么会将此等重任交付于他;二来则是想到了种平……

    刘备不是蠢人,几乎是电光火石间他就意识到刘协这举动背后的用意,只是他不明白,刘协为何要多此一举,让他和种平生出间隙。

    既然是要除贼,那不应当是尽力团结可以倚靠的力量吗?尚且处在准备的阶段,就让自己这方力量产生混乱,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哪怕是当初同黄巾交战的时候,他也没听过有人会做这样的事。

    刘备并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情而同种平产生龃龉,既然种平已经知道他的来意,他也就开门见山,将那道密诏取出。

    屋内只有他们两个人,刘备并不没有将诏书打开。

    他同种平相处的时间不长,但这不代表他不了解种平的性格,如果以为种平真的会因为这件事同他疏远,那是他轻看了对方,是他配不上这一份君子之交。

    所以刘备在开口的时候,心中唯有一片安定,而非忐忑。

    “备虽为宗亲,但家贫亲老,与目贩履织席为业,少时放纵,沉溺犬马服装,幸事于卢师,通学经典,明理开悟。黄巾起时,备从军讨贼,累有军功,方得一县栖身,治理谨慎,体察民生,后又流离,辗转数年,兵马不过千人,治地不过郡县,亦不曾有薄名传世。”

    刘备目露回忆之色,往来三十余年的岁月就在这一段话中呼啸而去,他是怀着坦诚相待的想法来的,自然愿意向种平敞开心扉。

    “是以受诏以来,备既痛惜愤懑于奸贼窃命,汉室倾颓,亦不解于陛下为何将如此重任系托我身……备愚鲁短智,想来能与我商议的,唯有伯衡一人。”

    种平安静听完,抬头与刘备对视。

    “平有一惑,不知玄德公可否为平解答?”

    刘备促席近前,语气诚恳:“伯衡但问,若我能解,必如实以对。”

    “将军因何要除贼?为一人计,还是为天下计?”

    种平问这话时远没有他表现出的那样淡定,收拢在袖中的手纂得很紧,掌心生出些许湿意。

    刘备沉思片刻,双目微阖,复又睁开:“为一人计如何,为天下计又如何?”

    种平略略放下心,他摘下头上的白玉发簪,轻轻放在案上。

    “此簪乃昔日王司徒相赠,司徒待平甚厚,曾殷殷嘱托于平,要以匡扶汉室为已任,平亦应诺,当尽心竭力,以报国家。”

    他停了一会儿,慢慢吐出一口气。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句话出自姜尚的《六韬》,自西周至清代两千四百多年,这句话被使用时大多是在强调皇帝治理天下时需要德行与仁义,同时也是明白地指出善待百姓的重要性。

    但是似乎很少有人直白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句话。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

    种平心跳得有些快,他觉得自己现在太过大胆,这样的想法本不应该这么早就暴露出来……但他是少年,幸而他的生理年龄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年,才敢做此天真妄语。

    一家一姓一人,在他心中从来就不等于“国家”。

    刘备显露出惊讶之色,他突兀想起很久之前,他在北海询问种平的那一句“人为世之首”。

    ……原来如此。

    仿佛一个困惑许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答案。

    他想起这三十余年的时光,想起黄巾、平原的百姓、徐州,图县……

    那些画面如同流星一般自他眼前闪过,将他那双乌黑的眼睛浸得愈发明亮。

    种平继续道:“将军若是为一人计,平愿为将军联络北军。将军吴子兰、侍郎王子服,吴硕等人皆忠贞士,我等愿随将军奉诏讨贼,杀身成仁。”

    他只说这一句结果,因为他与刘备都知晓,在许都行刺曹操,不过是以卵击石。

    “若是为天下计……”

    他直起身,从衣袖中取出那块素色的绢布,在案上摊开。

    绢布之上描绘的正是汉十三州,虽然笔触草略,却已经全是难得的清楚,将各州边界一一勾勒了出来。

    “将军应当听闻了张津拜表求援之事。”

    种平点了点地图最南方的交州。

    刘备望着那个地方,交州地处偏远,人民野蛮,多生瘟疫,怎么看也不是一个好去处。

    但他知道种平不会无故害他,心中有惑,便直接开口询问:“伯衡为何提议此地?”

    种平心下紧张,面上却愈发沉静。

    “将军以为,天下诸侯之中,有何人能先存百姓,不损百姓以奉其身?”

    刘备隐隐觉察出种平的言外之意,他收敛心绪,斟酌着回答:“河北袁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或可如此?”

    他不提袁术,因为袁术骄奢淫逸,搜刮百姓的财物而没有限度,导致治下百姓大多困苦。

    种平道:“其人与刘景升似,皆有废嫡立庶之心,舍礼崇爱,恐有后嗣颠蹙之危,一家难存,何况天下?”

    此时益州牧刘焉尚未感染背疮;幽州刘虞正和公孙瓒打得不可开交;并州牧张扬庸碌之辈,无名于世;江东孙策今年方十九岁,仍屈事于袁术。

    刘备细细思忖一番,竟不知还能提起何人,慨然长叹,一时无语。

    “……伯衡以为,天下何人能行此事?”

    种平心道总算进入正题了,他偷偷在袖子里擦了擦手心的汗水:“敢问将军之志?”

    “为一人计,还是为天下计?”

    刘备注视着案上的地图,将刘协的血诏缓缓展开,一字一句地读下去,沉声道:“愿为天下计,亦不愿负一人。”

    种平几乎是脱口而出:“为图将军之志,平愿效犬马之劳。”

    他说完之后才反应过来好像是抢了诸葛亮的台词,但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那点微末的尴尬很快便消散了。

    “玄德公请看此图。”

    种平重新取出一张图,这张图单独绘着交州的大概地形轮廓,上面有几个地方用符号标注。

    “交州土地广袤,少受战乱侵扰,蛮族甚多,其中又以青壮为主,其地之人以狩猎为业,稍加操练即可为兵。”

    种平说着手指向交趾郡和南海郡:“且交州之地,气候湿热,当地氏人偶以水稻为食,一岁两熟,若能普及耕种之法,此地或可为一粮仓。”

    “海郡番禺县、苍梧郡高要县皆设盐官,郁林合浦则产良马……其余等地亦有银、铜、珍珠,犀角等珍稀物藏。”

    “苍梧连接零陵,而交趾毗邻海上,可通扬州临海郡县。”

    “请玄德公以此州为基业,再图大事。”

    种平说的大事,既包括奉诏讨贼,也带着图谋天下的意味。

    刘备心绪复杂,他不知道种平是哪里来的信心,愿意相信他能以手下千余兵卒为资本,夺下这一州之地。

    种平很明显看出了刘备的想法,他坦然道:“张津为南蛮之乱求援,玄德公若为援军,司空定然会给予兵马辎重;平与刘景升有叔侄旧谊,平可书信一封,为玄德公借来兵卒;昔年平自陶恭祖处借丹阳兵数千,如今归于河内张燕处,玄德公若有意,平亦可同张燕言说一二。”

    刘备肃然起敬,对于种平的交际能力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种平其实还想说自己对于占据交州后的打算,但此时言说未免为时过早,便压回心中。

    “平听闻交州士族之中以士家独大,张津虽为州牧,然好鬼神事,行事张扬糊涂,于手下不睦,来日定亡于麾下之手……将军可虑者,为士氏一族而已。”

    “伯衡如此相助……备实不知该如何相报。”

    刘备发自内心地感动,他并非无远志,只是不得其时,如今种平几乎是将交州送到他手边,即便是刘备,也忍不住将心中情绪表露在了脸上,郑重朝种平一拜。

    种平扶起刘备,笑道:“玄德公之志即平之志也。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乃无失,若有一日玄德公能实现此景,便是对平最好的回报。”

    他将那交州地图赠与刘备,其上点明的资源都是他根据之前系统奖励的矿产资源大全中的内容标注的,因为时间和地形的不同,种平并不确定其中是否有错误之处。

    绘这图时他找蔡邕找了不少风物志参考,这毕竟是要实用的,种平也不敢大意,只能尽力去保证标注的正确性。

    刘备告辞之时已经是将近天明时分,种平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身去研究那十三州的地图。

    老实说他穿越之前也看过不少穿越到三国的小说,但似乎真没见过有从交州发家夺天下的,这些天他没少看关于交州的史料记载。

    此时交州在天下人眼中还是化外之地,人民蒙昧,水土潮湿,满布瘴疠,种平其实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占据交州这个策略对于刘备来说到底是好是坏。

    但今日已将此策献出,他心中虽仍有几分忐忑,却并无后悔之心。

    走一步看一步吧。

    种平对自己说,现在的历史已经不再全然被他所知,一味依靠上辈子的记忆只会适得其反。

    他的目光凝聚在地图上,从交州到益州,或是从交州到荆州……只要荆益二州可有一州在手,即便不可得天下,再续三足鼎立之景,又有何难?

    久违的系统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献策者:种平

    纳策人:刘备(大汉皇叔,左将军)

    关系:友人(献策成功率加成70%)

    当前状态:献策成功(奖励加成80%)

    奖励结算:10点属性点

    10年寿命

    《景岳全书》(无图木刻本)

    成就解锁:献策蜀主(1/1)

    领取状态:是/否

    种平微微睁大眼睛,这狗系统终于舍得给他续命了?

    他算了算,加上之前献策时零零碎碎攒的寿命,现在他活到六十七八岁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心中顿时觉得松快许多。

    魅力再往上加他害怕会出现什么不可控的事件。

    种平想了一想,觉得还是得把智力提上来,免得老是遭人背后算计。

    他一通操作结束,看着面板上七十五的智力、四十五的统帅、三十的武力和九十七的魅力,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看,他终于算是可以吃上谋士这碗饭,勉强挤入三流谋士之列了。

    现在,他该好好想想要如何稳住刘协……至少在刘备离开前,许都不能出现任何风浪……

    (本章完)
最新网址:m.23ddw.cc